2007年3月23日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介紹台灣文學 白瑞克英譯舞鶴《餘生》挑戰一堆逗號

自由時報 中華民國91年12月11日 星期三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高行健的《靈山》譯成瑞典文之後,獲得了二千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連帶也讓翻譯成為熱門話題。究竟譯者身分應該是單純的翻譯工作者,還是一個留下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線索家,譯者要如何妥善處理台灣文學變成其他語系文本之後的文化問題,昨天在一場座談會上,包括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李奭學、作家舞鶴、李昂以及美國哥倫比亞東亞語文系博士班學生白瑞克有熱烈的討論。
 一向致力於台灣文學英譯向西方世界發聲的美國哥倫比亞東亞語文系,在系主任王德威的號召之下,該系博士班學生白瑞克將翻譯舞鶴《餘生》,白瑞克先前已經翻譯過張大春《野孩子》,在美國書市反應不惡,不但有包括《紐約時報》等三十多家報紙書評,總計銷售量約五千本,以大學出版社來說表現相當出色。
 這次選擇翻譯舞鶴作品《餘生》,白瑞克表示該作品在敘述手法上相當獨特,有數以千計一次又一次出現的逗號,卻鮮少有句號,再加上舞鶴以另類角度處理了霧社事件以及文中經常出現的原住民內容,對於英譯者來說,挑戰相當大。
 白瑞克表示,以《餘生》為例,台灣原住民的語彙沒有大量建立,連帶也讓翻譯上無法有系統,白瑞克認為身為一位譯者,他必須尊重舞鶴的文本,「但是我也必須面對美國書市中沒有書可以不分段的難題。」由於這本書將會在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白瑞克已經打算為舞鶴文本中有大量逗號卻少有句點的譯作出版,作捍衛與抗戰的準備。
 「我認為我不會是單純的譯者,我希望在東西方文化的連結上,留下一些線索。」白瑞克說他或許不支持書中某些論點,但是他會適度貼近作者,舉例來說,他為了翻譯霧社事件,已經找出十餘本書加以了解,也會適度加以注釋,至少他會先寫一篇譯者序,將舞鶴及其文學、台灣文化及大時代的背景作概括性簡介。白瑞克表示,譯者也必須自己解決很多問題,包括美國大學出版社越來越以美國主流書市為標準,這些後續的譯作發行問題其實才剛開始。
 李奭學則強調,譯者必須認清一件事,東西方文化不是絕對可以對應的,「不會有一個語詞會同時吻合意境」。舉例來說,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光是那個「雪」字,就沒有一個西方的英文單字可以完全涵括,還得了解柳宗元當時被貶抑的滄涼心境,譯者自己必須有所增捨。
 台灣文學以英譯本方式被介紹到美國書市,從早年李昂以《殺夫》英譯本在美國發行開始,成為台灣文學第一本進入美國書市的書,到現在張大春《野孩子》等在美銷售,環境截然不同,李昂表示早年的翻譯必須靠自己,但是現在有哥倫比亞大學願意支持翻譯台灣文學,她認為除此之外,也必須好好地規劃行銷費用,讓這些譯作真正被介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