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2日

〈奧運〉加油該怎樣翻成英文?外國媒體傷腦筋 中央社╱中央社 2008-08-22 10:04

(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電)北京奧運會開賽以來,場上喊「加油(jiayou)」的聲音此起彼伏,這種聲音引起賽場老外們極大的關注,但什麼是加油?加油該怎麼翻譯成英文?這些問題讓國外媒體記者頭疼。

據「新京報」報導,在雅虎等一些國外知名的BBS,許多外國網友詢問「What is jiayou in Chinese?」「jiayou」已經成了流行海內外的中國元素。

一名觀眾回憶,在中國男排與日本比賽的時候,現場喊「加油」的聲音此起彼伏,中國選手每一次得分都獲得現場觀眾熱烈歡呼。鄰座的巴西記者好奇探頭過來問他,「加油 (jiayou)要怎麼拼成英文,我要寫進報導裡。」

據報導,一名來自荷蘭的女孩,因不知「加油」該如何翻譯,便在衣服上寫了一串「英文」「Helanjiayou 」。

在中國的一名美國媒體工作者說,對於「加油」的翻譯問題,他們確實遇到麻煩,一般把這個詞翻譯成「go,go,go」或者「come on」,但這些詞都沒有「加油」來得乾脆,來得那麼有韻律,但是又找不到其他更合適的詞。

最令老外不解的是,加油(jiayou)」這個詞既可以用於四川地震的悲傷環境裡,也可以用於奧運這種歡樂的大氛圍裡。「加油」兩字居然能使用在大悲與大喜兩種完全不同情形中,卻不發生衝突。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思議。

中國人齊聲吶喊的「加油」二字,最表面的意思是「加:add」和「油:oil或fuel」時,這令老外非常不解。

報導說,自奧運火炬傳遞以來,「jiayou」的呼聲在世界各國媒體頻繁出現,已經成為了流行海外的一個中國元素。它無法準確的被翻譯成英文是能成為流行的一個前提。

2008年5月9日

一場最漫長的棋局 自由副刊 2006年9月21日星期四

《幽冥的火》(Pale Fire)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著

◎廖月娟

《幽冥的火》是納博科夫17本小說當中,結構最特殊、題材最複雜的,卻像晶體一樣對稱、完美。

整個作品是由序言、一首長達999行的長詩、評注以及最後的索引所組成。這四個部分猶如四個元素交互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現實與想像、意義與瘋狂、碎片與整體不斷撞擊,因而迸發出奇詭瑰麗的火花。

《幽冥的火》情節錯綜複雜、虛實難辨,如果讀者只是被動地循著一條線走,沒多久就會發現自己身陷迷宮,不知何去何從。依照納博科夫的設計,你絕非是個被動的讀者,而是和他對奕的人。你必須主動參與,掌握線索,從自己的認知與推理去建構一個屬於你自己的閱讀世界。換言之,你已經被設計成小說的一部分,沒有你的參與,小說不但不完全,也失去了意義;沒有這樣積極的參與,這小說也讀不下去。納博科夫在自傳《說吧,記憶》就把作者與讀者的關係比喻成一個出棋題的人和一個解棋題的人。他一邊寫作,一邊布置棋局,拿各種陷阱、圈套和難關來考驗讀者:「我記得我曾為了設計一個棋題苦思多月……好讓解題高手覺得過癮。如果是頭腦簡單的人來解,就不知道我是多麼用心良苦,只會最容易、最明顯的解法,不能體會那種甜蜜的折磨。」長詩與評注不斷地交互參照,兩者的分歧與虛實,引發我們種種思索與質疑,這就是讀這本小說最大的樂趣。

難怪瑪麗.麥卡錫(Mary McCarthy)把這部小說形容得極為有趣:「《幽冥的火》是個掀開盒蓋就會蹦出小丑的魔術盒、蛋形珠寶、一個上了發條的玩具、棋局、一部令人歎為觀止的機器、給書評人的陷阱、貓抓老鼠的遊戲、一部互動小說。」小說家約翰.巴思(John Barth)更直截了當地說:「《幽冥的火》,這小說好玩極了。」小說機關重重,從索引中可見一斑。冷珀國的王室珠寶究竟藏在哪裡?你得從金波特的索引下手──查「王室珠寶」條目,查到之後,他又要你參看另一個條目「藏匿之處」。你找到了「藏匿之處」, 又告訴你在「potaynik(俄文,意為祕密藏所)」,好了,你找到「potaynik」,又要你去「taynik(俄文,祕密地點)」,最後又叫你回到「王室珠寶」的條目。

《幽冥的火》讓人不禁聯想到納博科夫翻譯的《奧涅金》:兩者結構雷同,同樣是由序言、詩、評注和索引組成,甚至各部分的篇幅比例相當。1967年,納博科夫接受《威斯康辛文學研究》(WiscosinStudies)的專訪時答道,沒錯,他在創作書中金波特這個角色時,的確融入了自己的翻譯經驗。他對細節幾乎有著病態的執著,因此譯注《奧涅金》才會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除了原詩譯文,還多了110頁的序、1087頁的注解和109頁的索引,共分四巨冊。他曾說,早知道翻譯普希金會這麼費時,或許他就不會做了。然而,一旦動手譯了,他就變得無可自拔,愈想早早完成,就愈有更多的新發現,使他欲罷不能。這種發現的樂趣就是他創作《幽冥的火》的火種。

此書也展現納博科夫做為一個小說家最狂野的企圖心,不但把所有的文體一網打盡,包括詩、小說、評論/注解、戲劇和索引,所探討者更涵蓋了所有小說可能提到的主題,就像是一個黑洞,深邃而偉大,成為20世紀小說史上的一個奇觀。

2008年4月29日

李立群用國語 挑戰《奧賽羅》中國時報  2008.04.29

中國時報  2008.04.29
李立群用國語 挑戰《奧賽羅》

林美璱/上海專訪


 果陀劇團八月將改編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奧賽羅》,以《針鋒對決》邀請劇場泰斗李立群、金士傑精采過招。近年活躍於中國電視劇的李立群,為此特地推辭兩部戲的豐厚收入,他說,「拍電視劇是一種能量的消耗,演舞台劇卻可凝聚能量。我想透過舞台劇的排練與演出,把消耗的能量再沉澱,為幾乎江郎才盡的自己修補能量。」

 對於劇場,李立群懷念特別多。上一次登台,是二○○五年的《我的大老婆》,至於和金士傑合作,則是二○○三年「劇場三寶」─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一起掀起熱潮的《ART》。《針鋒對決》裡,金士傑演邪惡陰毒的旗官伊阿苟,將把李立群扮演的將軍奧賽羅,挑撥得妒火中燒而殺妻。

 李立群現在已開始幻想在台北坐捷運去排戲那種「單純的幸福」。只是,對於用中文演出莎士比亞作品,他坦言有憂慮,「就如同老外念《赤壁賦》,會少了原始的韻味。」他說,以前他接演任何戲、任何角色,從來只當是重新學習,但演這齣戲確實是挑戰!

 李立群說,「莎士比亞的創作屬於英語系,每句話都是無韻詩的型體,不精通英文,根本無法享受其中的韻味;而翻譯成其他語言,第一層的享受也沒了。」他苦惱,「歷年來,我在台灣看莎士比亞舞台劇都睡著,現在輪到我演,如果屆時觀眾也睡著,那就難看囉!」

 李立群認為,中文譯本呈現的經常是學者的姿態,少站在演員的立場,因此存在很多稜角。「那台詞不像人說話,不是發人深省,就是繞不過彎來。那帶英文重音的音調,翻譯時若不能有相得益彰的韻詞,就只能看演員如何消化繁瑣而華麗的台詞了。」

 既然心存疑慮,又為何要接演?屬於戲精的李立群,還是有他的自信:「不!一輩子不妨演一次,沒看過不妨看一次。所謂戲在人演,球在人踢嘛!」

 目前,李立群正在上海拍攝楊佩佩製作的連續劇《春去春又回》,這齣戲楊佩佩和李立群一九九○年就在台視合作過,如今舊戲重拍,當年李立群的角色由江宏恩遞補,他則詮釋當年雷鳴扮演、在上海灘舉足輕重的老爺子。李立群頗有感觸說:「老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演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觀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重新演繹,我不敢有過高的期待,只求自己演出的每個角色,都有值得一顧的水準。」

 六月,他將出版新書《一個演員的庫藏記憶》,書中集結他三年來在表演藝術雜誌刊載的專欄;七月則回台排練《針鋒對決》,「因為演的是將軍,所以得勤練肌肉體魄。此外,也需要熟讀劇本,將所有台詞練成習慣,進而深刻表達人性的極致,務求不讓觀眾中途睡著。」

 李立群的知名軟片廣告有句經典台詞「它抓得住我」,八月底展開的《針鋒對決》巡演,李立群則盼望自己能「抓住觀眾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