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7日

【2007/03/28 聯合報】德國漢學家:中國作家 被稱嫖客

德國漢學家:中國作家 被稱嫖客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 2007.03.28 03:37 am


以「中國當代文學都是垃圾」論述一夕爆紅的德國漢學家顧彬,前晚再度在北京「踢館」;他認為中國沒有當代詩歌,也沒有好的話劇,所謂中國當代詩歌,僅是外國文學的一部分。

最好小說家? 金庸根本不算是

顧彬並批評大陸作家外語水平不佳,一心只想賺錢,無法與世界文學對話。有人經常問他:「金庸是不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好的小說家?」他直截接了當地回答:「胡說八道,他根本不是!」

顧彬的批評,對大陸文壇和學界再度投下震撼彈。

近日顧彬應邀到北京參加「世界漢學大會」,再度質疑當代中國文學的價值。前天晚上,一場「漢學視野下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圓桌會議上,顧彬不畏眾多大陸作家、學者的環伺,勇敢回應「中國當代文學都是垃圾」的話題。

解放後文學 五糧液變二鍋頭

顧彬形容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是「四九年以前是五糧液,四九年以後是二鍋頭」。四九年以前的文學,基本上屬於世界文學,四九年後的文學,除中國史外,外國人基本上都不談。

外文程度差 一本好話劇也沒

顧彬指出,中國當代沒有什麼詩歌,「所謂的中國當代詩歌,是外國文學的一部分」。他質疑,「八○年代是一個非常活躍的時代,中國有什麼話劇,一個好的話劇沒有,一個也沒有」。

顧彬感嘆表示,在外國,中國當代文學一點地位都沒有,他的工作壓力也特別大。

他說,日前有大陸學生問他:「你不覺得中國作家都是嫖客嗎?」顧彬感到十分難過,他說:「作家被形容成嫖客,這是多可怕呀!」

紅作家停筆 一心一意賺錢去

他對當代中國作家的寫作態度相當不以為然,他說,「作家是一份刻苦工作,須認真對待。在德國,當一個作家開始寫作,他會寫一輩子,但是在中國呢?好多中國作家像是蜉蝣,寫作是一種短暫的現象,很多很紅的作家不寫作,一心賺錢去」。

只推崇魯迅 當代沒人比得上

顧彬相當推崇魯迅,他認為,當代中國作家沒有人比得上魯迅。原因很簡單,當代作家寫作外語能力不佳,一心只想賺錢,缺乏思考,無法與世界文學和其他國家的作家對話。

台灣外語佳 作品不比大陸好

顧彬一席話,引發中外論戰。支持顧彬者認為當代中國作家缺乏思考,只有欲望,顧彬「恨鐵不成鋼」的批判,值得大陸文壇深思;反對者則批評顧彬過於主觀和武斷,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且以外語能力來評斷作家好壞很可笑。

激辯中,台灣作家遭到「池魚之殃」。一位人民大學教授為反駁顧彬作家須有一定外語能力之說,直稱:「外語水平佳,不一定是好作家,台灣作家外語水平比大陸作家好多了,但他們的作品也不比大陸作家好!」

有人籲深思 中國有大作家嗎

面對顧彬的批判,大陸著名翻譯家、劇作家葉廷芳感嘆指出,「現在情況是,一個嚴謹的民族、嚴肅的作家、嚴謹的學者,面對一個陷入了浮躁的民族、浮躁的作家群」。創作需要想像的自由,需要內在和外在環境的自由,「四九年以後,中國有這種心態的自由嗎?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有出過一個思想家、大作家嗎?」

葉廷芳認為,「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思想是最可悲的,這證明你這個民族在世界上沒話語權」,大陸文壇應深省。

【2007/03/28 聯合報】
顧彬 德國知名漢學家作家兼詩人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 2007.03.28 03:37 am


顧彬,德國波昂大學教授,六十二歲,主要從事漢學研究,是德國數一數二的漢學家,以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和中國思想史為主要研究領域。

他也是作家、翻譯家和詩人,不僅中文流利,還會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和日語。到目前為止,已出版用德文、英文、中文著作和翻譯的五十多種漢學題材書籍。

去年底,顧彬在「德國之聲」有關「中國當代文學都是垃圾」的訪談,令他在大陸「聲名大噪」,引發大陸文壇關於當代文學的辯論,支持和反擊顧彬者都有。

【2007/03/28 聯合報】

北京觀察》北京砸錢爭漢學龍頭 台灣呢

【聯合報/本報記者汪莉絹】 2007.03.28 03:37 am


近年來,伴隨大陸經濟快速增長,中文成為國際上學習人數增長最快的一種「外國語言」,學習漢語的「價值」不斷增強,全球漢語、漢學熱持續升溫。

為了「宣揚國威」,大陸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二○○四年砸下十億台幣,計畫在世界各國廣設孔子學院,推動全球學習漢語和漢學的研究,使全球非中文母語的學中文人數在五年內達到一億人。這個被外國媒體稱為「雄心勃勃」的計畫,進展順利,目前已在五十二個國家設立一百四十多所孔子學院,積極推廣漢語、漢學。

提升國際「漢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也是大陸國家漢辦的重責大任。前天,由大陸國家漢辦和人民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世界漢學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廣邀世界各國知名漢學家七十多位出席。這是一九四九年以來,大陸舉辦的規格最高,學術水準最齊的一次世界性漢學大會。主辦方表示,希望透過與國際漢學界的對話與交流,開拓大陸本土學界的視野,提升國際漢學研究的內涵。

雖然,以當前全球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口約三千萬的數字看來,中文想在二十一世紀成為國際強勢語言,還需多多努力,國際漢學界和中國本土學界的激烈觀點碰撞依然持續。但從孔子學院到漢學大會,普及漢語、推展漢學,其背後展現的是大國崛起後,中共擬擴大對全球社會語言文化影響力的企圖心。

對照大陸對外普及漢語、漢學的積極性,曾是外國人學習漢學、漢語第一選擇的台灣,卻在兩岸政治紛爭和迷思中,逐漸喪失作為漢文化一支的主體性,面對漢文化議題時,經常顯得被動。在政治權力運作下,把「去中國化」放在「本土化」的對立面,積極推動「去中國化」的同時,使台灣社會連帶地喪失對自身根本文化來源的深層認識和思考,文化認同或認知產生紊亂。

面對中共的崛起,兩岸間的政治、經濟較量已逐漸向大陸傾斜。台灣作為中華文化傳統和精神保存最好的地區,應運用文化優勢,找尋在兩岸關係之間的利基,而非臣服於政治目的「本土化」作為下,喪失手中握有的有利籌碼。

【2007/03/28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