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

李立群用國語 挑戰《奧賽羅》中國時報  2008.04.29

中國時報  2008.04.29
李立群用國語 挑戰《奧賽羅》

林美璱/上海專訪


 果陀劇團八月將改編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奧賽羅》,以《針鋒對決》邀請劇場泰斗李立群、金士傑精采過招。近年活躍於中國電視劇的李立群,為此特地推辭兩部戲的豐厚收入,他說,「拍電視劇是一種能量的消耗,演舞台劇卻可凝聚能量。我想透過舞台劇的排練與演出,把消耗的能量再沉澱,為幾乎江郎才盡的自己修補能量。」

 對於劇場,李立群懷念特別多。上一次登台,是二○○五年的《我的大老婆》,至於和金士傑合作,則是二○○三年「劇場三寶」─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一起掀起熱潮的《ART》。《針鋒對決》裡,金士傑演邪惡陰毒的旗官伊阿苟,將把李立群扮演的將軍奧賽羅,挑撥得妒火中燒而殺妻。

 李立群現在已開始幻想在台北坐捷運去排戲那種「單純的幸福」。只是,對於用中文演出莎士比亞作品,他坦言有憂慮,「就如同老外念《赤壁賦》,會少了原始的韻味。」他說,以前他接演任何戲、任何角色,從來只當是重新學習,但演這齣戲確實是挑戰!

 李立群說,「莎士比亞的創作屬於英語系,每句話都是無韻詩的型體,不精通英文,根本無法享受其中的韻味;而翻譯成其他語言,第一層的享受也沒了。」他苦惱,「歷年來,我在台灣看莎士比亞舞台劇都睡著,現在輪到我演,如果屆時觀眾也睡著,那就難看囉!」

 李立群認為,中文譯本呈現的經常是學者的姿態,少站在演員的立場,因此存在很多稜角。「那台詞不像人說話,不是發人深省,就是繞不過彎來。那帶英文重音的音調,翻譯時若不能有相得益彰的韻詞,就只能看演員如何消化繁瑣而華麗的台詞了。」

 既然心存疑慮,又為何要接演?屬於戲精的李立群,還是有他的自信:「不!一輩子不妨演一次,沒看過不妨看一次。所謂戲在人演,球在人踢嘛!」

 目前,李立群正在上海拍攝楊佩佩製作的連續劇《春去春又回》,這齣戲楊佩佩和李立群一九九○年就在台視合作過,如今舊戲重拍,當年李立群的角色由江宏恩遞補,他則詮釋當年雷鳴扮演、在上海灘舉足輕重的老爺子。李立群頗有感觸說:「老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演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觀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重新演繹,我不敢有過高的期待,只求自己演出的每個角色,都有值得一顧的水準。」

 六月,他將出版新書《一個演員的庫藏記憶》,書中集結他三年來在表演藝術雜誌刊載的專欄;七月則回台排練《針鋒對決》,「因為演的是將軍,所以得勤練肌肉體魄。此外,也需要熟讀劇本,將所有台詞練成習慣,進而深刻表達人性的極致,務求不讓觀眾中途睡著。」

 李立群的知名軟片廣告有句經典台詞「它抓得住我」,八月底展開的《針鋒對決》巡演,李立群則盼望自己能「抓住觀眾的眼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