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3日

濁世佳公子楊憲益 明報

http://www.cp1897.com.hk/Choice?Cpid=18

濁世佳公子楊憲益的自傳

  像我這樣的讀者,是懷著多重興趣來讀楊憲益的自傳的。首先,楊憲益是一位中譯英的大翻譯家,與其夫人戴乃迭合作,把眾多中國古典名著譯成英文,我在 80 年代學英文時,曾買了不少他倆的譯本來讀,包括唐詩和 A Dream Of Red Mansions(即中文原著《紅樓夢》)﹔其次,楊憲益亦是一位漢譯巧匠,曾把荷馬史詩《奧德修紀》、古法語史詩《羅蘭之歌》和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牧歌》,我作為一位詩人,亦從他那裡獲益匪淺(我珍藏著一冊 50 年代初版的《牧歌》,是從朋友那裡弄來的,朋友又是從他女朋友一位親戚那裡弄來的)﹔第三,由於楊憲益是名家,且一生極具傳奇色彩,故時不時可在報刊上讀到有關他的有趣報道,而每一篇報道幾乎都要提到他愛喝酒。

  有了這幾重興趣,見到他的自傳《漏船載酒憶當年》中譯本的預告,早就引頸以待。該書一出版,立即就買來讀。楊憲益自傳寫得像行雲流水,薛鴻時譯筆亦極暢順,於是一個晚上便讀完了。這本小書好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作者扼要地以一小章一小章憶述他人生每一階段,(全書 260 頁,分成 39 章),故讀起來不累。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原以為像這樣一位懂多種外語,尤其是懂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學者,他一定下了很大苦功學習語言。可是,並非如此。他天性聰穎,什麼東西都是一學就會,考試輕易過關。他從小就喜歡讀自己喜歡讀的書,而老師規定的讀物他只需用他一點兒聰穎的碎屑,就能應付過去。例如私塾教師教他儒家經典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他照學了,還愛寫古體詩,但同時他花了不少時間去讀古代筆記小說和數量可觀的明清通俗傳奇及長篇小說,以至早期偵探小說和色情文學。這種博覽群書,其實已悄悄為他日後當翻譯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他父親是天津中國銀行行長,家境寬裕自不待言。他祖輩都是清朝官員,父親和幾位叔叔都是留學生,他十二三歲就入讀英國教會學校,入校前他英文已很了得,中文更不用說,數學也好,因此無論哪一科都能輕易取得高分。英文方面,他也是在應付完老師的要求之餘,自己讀大量英語文學作品和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英譯本。他去牛津留學,也基本上保持這種學習和閱讀習慣,另外是一有機會就到處去遊歷,包括去歐洲。他不是“花花公子”,卻像該書內容提要中所說的,是“濁世佳公子,喜好浪漫與冒險的情懷”。因此,他的回憶錄就像浪漫漢小說,記述了不少奇人趣事,尤其是 1949 年之前因環境所逼(包括戰亂和工作需要)而在中國各地輾轉的故事。

  在自傳開頭,楊憲益提到他出世之前,母親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白虎躍入懷中。算命先生說,這既是吉兆又是凶兆,他的出世會危及父親的健康,然而,在經歷重重磨難和危險之後,將會成就輝煌的事業。後來證明,算命先生的推算大致不差。從自傳看,楊憲益在 1949 年之前似乎真的是一位“濁世佳公子,喜好浪漫與冒險的情懷”,包括被共產黨的革命事業所吸引。他交際廣泛,但似乎對什麼都心不在焉。得有什麼把他釘住,他才會“成就輝煌的事業”。而把他釘住的,正是翻譯。從 50 年代起,他就被綁在翻譯事業上。他倒沒有提到他對翻譯特別感興趣,往往是任務,也是工作。即是說,像他這種人,似乎得有某種外力來督促他,或限制住他。而在 50 年代之後,各種環境因素使得他釘牢在翻譯工作上,真有點因禍(苦了他)得福(益了讀者)。

  從楊憲益想到奧登
  作者:黃燦然

  讀劉紹銘在《信報》介紹 8 月 3 日《壹周刊》的楊憲益專訪,連忙找來看。採訪固然好,我卻一再被楊憲益獨坐書房的照片所吸引。從中國人的世俗角度看,楊憲益未免令人有“晚境凄涼”之感。但我想到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去到“一切的峰頂”時的孤寂。

  楊憲益已差不多過著斯多葛式生活,5 元一瓶的酒,1 元一包的煙。但是,他卻花 10 萬元自置房子。他原可住公家樓,並且待遇一定不差。如此傾盡積累,買房來“獨處”,不只是求得人格上、生活上的獨立,更是求得一種孤寂的境界。“就是我留在英國,或去了美國在哈佛當教授,那又如何呢?”他讓我想起英國詩人奧登,我簡直把他那幀照片當成奧登的晚境來看。

  奧登也是持續地抽煙﹑喝酒,楊從下午 4 時開始喝,奧登從晚上 9 時開始喝。奧登晚年曾返回牛津大學居住,布羅茨基去探訪過他,也是感嘆他晚境凄涼。一個是中國大翻譯家,一個是英國大詩人﹔兩人皆精通幾門外語,見過多少生死,經歷多少毀譽。最後剩下煙酒二友,生命已是爐火純青,也接近萬念俱灰。他們把能量徹底消耗,剩下餘燼。這意味著他們已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反觀晚年高朋滿座者,背後不免有一種未燃盡的遺憾。

  奧登詩全集最後一首最後一行是 goodness is timeless(善無終)。楊憲益的照片,使我想起這行詩。他們的作品即是一種善舉,而善無終。(原載《明報》,2000 年 8 月)

沒有留言: